进入下半年,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年报报喜,告别了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困境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58GWh,同比增长106%,其中中国企业出货量占主导地位,达252GWh,同比增长109%。
仅仅在8月份,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持续爆单,合计订单近百GWh。这与一年前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5%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。
1
惊人
2025年,储能行业出货量实现惊人表现。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统计,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,同比暴涨246%。
国内市场同样表现强劲。2025年上半年,国内新型储能新增备案量达665GWh,同比增长120%。
8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到25.8GW/69.4GWh,同比分别暴增522%、517%,环比也增长187%、169%,创历史新高。
政策驱动是这轮增长的重要引擎。今年2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。
规定存量项目采用“差价结算机制”,确保其收益不低于原机制电价,这让大量项目集中在6月1日前抢装,直接导致储能需求激增。
随着市场需求爆发,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
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788.86亿元,同比增长7.27%;归母净利润304.85亿元,同比增长33.33%。公司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284亿元,毛利率达到25.52%。
阳光电源表现同样抢眼。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.33亿元,同比增长40.34%;实现归母净利润77.35亿元,同比大增55.97%。其中,储能系统增势强劲,实现营收178.03亿元,同比增长127.78%。
德业股份储能电池业务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,营收达14.22亿元,同比增长85.80%。在Wind储能指数收录的55个成分股中,47家企业盈利,8家亏损,34家净利上涨,21家下跌。
2
海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
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关注,那就是产能利用率。与一年前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5%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,现在头部企业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。
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9.86%。瑞浦兰钧在户储领域出货量登顶,自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,其储能电芯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%以上,据传,7月份甚至达到100%。
亿纬锂能(维权)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80%。海辰储能厦门和重庆基地从3月起就没停过工,订单排到了10月。
这种“忙不过来”的热闹,在新能源发展历史里都算是少见。
这不得不提海外市场,正成为国内储能企业的第二增长极。据统计,2025年1-6月,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/合作,总规模超160GWh,同比增长220.28%。
从区域分布来看,中东地区订单达37.55GWh,占比23.44%;澳大利亚32.31GWh,占比20.17%;欧洲22.81GWh,占比14.24%;日本15.06GWh,占比9.40%。
中东市场不仅是增速最快的黑马,增量也位居全球之首。澳大利亚储能市场一年翻了三倍,中东地区更是主战场,上半年订单量达到了35GWh。
艾罗能源产品销往捷克、英国、巴基斯坦、德国、荷兰、奥地利等110多个国家,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8亿元,其中境外收入占到了97%。
3
价格触底反弹?
从2022年底的“价格战”到如今的“涨价潮”,核心驱动力是需求端的爆发。
今年,8月,2小时储能系统均价降至0.491元/Wh,首次跌破0.5元/Wh关口,在前一个月已创市场新低的基础上,再次刷新最低纪录。
从最低报价来看,2小时储能系统的最低报价低至0.416元/Wh,4小时储能系统的最低报价仅为0.37元/Wh。
但近期随着供需关系逆转,电芯环节涨价逐步落地。8月下旬开始电芯价格约上涨1-2分/Wh。对于头部公司100GWh的装机量,对应年化可增加10亿元的净利润。
未来,具备技术壁垒、海外渠道及全链条服务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,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北美及欧洲市场因能源结构调整需求迫切、政策支持明确,成为行业布局的焦点领域。甚至中东、非洲、澳大利亚、南美等新兴市场也进入爆发初期。
全球能源转型这场宏大叙事中,中国储能企业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。2024年,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.8GWh,同比增长64.9%。
其中,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45.8GWh,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3.5%。
这意味着中国储能企业已经掌握了全球市场的绝对话语权。
活动预告
NEW
爆料及投稿| editors@ofweek.com
广告及商务合作 | 焦女士:191685973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