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文/新浪财经上海站 时行工作室
11月24日,广汽集团(601238.SH)股价录得10%涨停板。这一走势并未伴随任何重大事项公告,却在整体低温的汽车板块中引发高度关注。在传统车企普遍面临估值瓶颈与业绩压力的当下,这样的强势表现难以用单一消息刺激解释,更像是资本市场对“结构性变量”重新定价的结果。这类级别的市场反馈本就罕见,因此更值得追问:究竟是什么在被市场捕捉?
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,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自2023年以来经历多轮洗牌后逐步进入分化阶段。尤其在高端新能源领域,价格带与技术带之间的张力正在累积,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升级诉求开始全面压力测试产业供给。

中国新能源汽车已从增量竞争进入结构重塑期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乘用车总销量达2,289.4万辆,同比增长5.5%;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升至47.6%,10月更突破57.2%。新能源车已经从“趋势”变成“主流”,但渗透的不均衡开始暴露:35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仍是明显洼地。
盖世汽车研究院11月报告显示,4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仅约4%,与整体市场形成鲜明落差。高端纯电增速明显落后,指向一个更深层的消费迁移——从“能买得起”转向“愿意为体验付溢价”。
这一结构变化带来了意料之外的供应侧缺口:用户一边明确提高智能化、设计审美和驾控体验的标准,一边却在高端区间难以找到真正“愿意买”的车型。德勤《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调研》显示,85后、90后消费者中有63%同时将造型独特性与功能实用性列为核心决策因素。同时,《中国经营报》调研表明,智能科技配置已成为43.08%用户的首要购车考量;日常完全不使用智驾功能的用户仅占25.97%,智驾功能已从“尝鲜项”变成“日常项”。
政策端的趋势同样清晰。随着工信部等四部委公示L3自动驾驶可合法量产,业内普遍视2025年为智能驾驶的“准爆发年”。智能化从加分项转变为基本盘,产品体验的分水岭也愈加突出。
然而悖论在于:需求已清晰、能力在提升,但在35万元以上纯电市场,能同时在设计、驾控与智能体验三条线上实现绝对领先的国产车型仍然稀缺。这便形成了当下高端新能源最核心的“渗透洼地”。
放眼全球,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、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均稳居全球首位,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3140万辆。在这种大趋势下,资本市场对行业的估值逻辑发生微妙转变。从过去“交付数量+补贴+成长估值”的叙事,逐步转向“组织效率、平台能力、毛利弹性、成本结构、供应链稳定性”更深层的价值衡量。
换言之,当“增量市场”消退,行业的长期胜负不再由单车销量决定,而由谁能构建更可控、更高效、更具工程能力的造车体系决定。资本正在从“看产品”转为“看系统”;从“看一时规模”转为“看可持续效率”。
在这种逻辑下,资本最关注的三个指标逐渐浮现:技术全栈整合能力、工程流程效率以及可复制的毛利模型。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存量博弈,这些指标比销量本身更具决定性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本市场对“系统型造车+协同嵌入”模式的兴趣迅速上升。技术与智能能力是否能被系统化整合,组织流程能否工程化协同,供应链端能否形成结构性效率优势,这些都成为中长期定价的关键参考。
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与资本逻辑重叠处,一个新变量正在被放大——新品牌启境。
启境并非因造型或某项亮点配置出圈,而是因为它在系统能力、协同效率、体验标准与资源配置方式上的“方法论”被资本看到。它的出现,恰逢行业痛点最尖锐、结构性供需错配最突出、智能化体验门槛最高的时间节点。
11月20日,启境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亮相。作为华为乾崑与广汽集团深度合作的全新品牌,它被定义为“全栈智能新汽车”,承载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生态布局。启境受到的关注,不是因为“又多了一个新品牌”,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套全新的工程体系如何在整车层面落地。

华为的“四个 All in”(技术、团队、流程、理念)并非营销说法,而是在造车流程中的系统级协同方式:
技术 All in:乾崑全栈智能平台深度嵌入整车架构,包括高阶智驾、数字底盘、鸿蒙座舱、星闪通信等,应用华为乾崑全家桶;
团队 All in:华为投入最强造型、研发、营销团队合署办公;
流程 All in:将科技企业的 IPD/IPMS 工程体系完整导入整车开发流程;
理念 All in:一切以用户为中心;
在产品端,启境提出“三个百万”,即百万级造型、百万级驾控、百万级智能,试图用系统协同换取体验密度,立足中高端市场,撬动高端体验。这是一种“体验对标、价格重构”的策略。
对于资本而言,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否能带来更高毛利空间、更高规模化效率和更可复制的整车平台。如果这些期待得以验证,它不仅可能改变高端新能源的供给结构,也可能改变产业的估值逻辑。
因此,尽管启境尚处于量产铺路阶段,它已成为产业链与资本市场共同关注的“结构性机会”。它所体现的系统化造车路径、全栈智能架构以及资源协同方式,更像是下一代造车范式的样本。
在市场仍被销量焦虑和价格战包围的当下,启境试图提供一种不同的答案——把造车从传统制造变成系统工程、体验工程和资源重构工程。这也正是资本在当下周期里最为重视的能力。
从产业趋势、全球市场、资本逻辑到工程体系,启境汇聚了新周期造车最稀缺的变量。它所代表的,不仅是一个新品牌,更是一种可能重塑高端新能源竞争格局的范式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