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,有诸多法律风险需要留意,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
首先是合同主体资格方面的风险。对于出租人而言,要确认其是否为房屋的所有权人或有合法的转租权。若出租人并非产权人且无合法转租授权,可能导致租赁合同无效,届时承租人可能面临被真正产权人要求搬离房屋的情况。比如,甲将从乙处租来的房屋未经乙同意转租给丙,若乙发现后不同意转租,丙就会陷入困境。而对于承租人,要核实其身份信息的真实性,防止出现承租人拖欠租金、损坏房屋后难以追责的情况。

租金及支付方式也存在风险。租金金额、支付周期和支付方式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。例如,是月付、季付还是年付,通过何种方式支付(如银行转账、现金等)。若未明确支付时间,可能会引发双方对于支付时间的争议。同时,要注意租金调整的条款,有些合同会约定在租赁期间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租金,需明确调整的条件和幅度。
房屋维修责任的划分也至关重要。一般来说,房屋的主体结构和附属设施的正常维修责任应由出租人承担,但对于因承租人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,应由承租人负责维修。在合同中应明确这一点,避免在出现维修问题时双方互相推诿。
租赁期限和续租问题也不容忽视。明确租赁的起始和结束日期,以及续租的条件和程序。若未约定续租事宜,租赁期限届满后,双方可能就续租问题无法达成一致,导致承租人需要重新寻找房屋。
下面通过表格来总结部分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:
风险类型 具体风险 应对措施 主体资格 出租人无产权或转租权,承租人身份不实 要求出租人提供产权证明或转租授权书,核实承租人身份信息 租金及支付 支付时间、方式不明确,租金调整无约定 明确支付时间、方式和租金调整条件及幅度 维修责任 责任划分不清 明确正常维修和使用不当损坏的责任承担方 租赁期限 续租问题未约定 明确续租条件和程序本文由AI算法生成,仅作参考,不涉投资建议,使用风险自担